□李昌森
作為關鍵招生節(jié)點,暑期仍然是培訓機構“賣課”的必爭時段,培訓機構紛紛開辟新渠道、制造新話術,“拉新”、續(xù)費、價格戰(zhàn),一樣都沒少。日前,北京市教委通報了猿輔導、學而思等校外培訓機構,低于成本價售課、提前招生收費等違規(guī)行為。(5月29日《南通日報》)
疫情為在線教育提供了發(fā)展空間。中國科學院發(fā)布的報告顯示,整個在線教育行業(yè)2022年市場規(guī)模將超過5400億元。這本來是件好事,可以填補隔離期間可能耽誤的學業(yè)。然而,好事也會一不留神就變了味。
資本狂飆突進,在線教育被視為“流量生意”。有些小視頻廣告里甩出低價誘餌,賣的課都出奇便宜:9塊錢10節(jié)課、19塊錢30節(jié)課,還送號稱價值幾百元的教輔材料大禮包。相比動輒一小時幾百元的線下培訓,這樣的低價課頗具誘惑力。低價里面卻暗藏套路,小視頻廣告大多是請演員來扮演各種角色,演老師、家長、學生、機構領導等。有意制造沖突、加劇家長焦慮,引魚上鉤。此外,虛假廣告花樣百出,除線上線下廣告外,有些機構還做起了“口碑裂變”營銷,即利用家長推銷課程,讓家長成為“托兒”。
由于準入門檻低,一些在線教育教師資質堪憂,而且部分教育機構管理松散、人員流動性大,難以保證教學連續(xù)性。2019年7月,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(fā)《關于規(guī)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明確規(guī)定所有教師需持資格證上崗,并且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、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。而不少機構對這一要求視而不見,對教師資格證并不在乎,有的沒有經過面試就直接上崗,有的無證上崗授課。機構給他們下達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家長不斷買課、售課。一些在線教師并不專注教學,而是絞盡腦汁售課。
種種亂象的背后,是資本的肆無忌憚。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在線教育機構資質和內容監(jiān)管,保護學生和家長利益,嚴格落實《意見》,建立在線教育機構及其從業(yè)人員負面清單制度,對于列入負面清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(guī)進行處理。《意見》就是法規(guī),無法規(guī)不成市場,無法規(guī)不成方圓。誰敢違規(guī),就拿誰是問,別讓銅臭壞了在線教育機構的名聲。
南通日報社 2009-2021 版權所有
蘇ICP備08106468-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
南通報業(yè)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任何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13-68218870 郵箱:ntrb@163.com
發(fā)行熱線:85118867 廣告熱線:85118892 爆料熱線:85110110
聯(lián)系地址: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