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勇軍
我家住在河岸邊,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回來,我便會在河畔一個人靜立片刻。覺得這條河在這個時節(jié),才顯出它最動人的風姿——半河荷花,亭亭而立,荷葉如蓋,層層疊疊鋪展在水面上,荷花綻放,紅的如霞、白的似雪,風過處,清香浮動,仿佛天地間都浸潤在一種清冽的詩意里。
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?!睏钊f里的詩句驀然浮上心頭。眼前這景致,雖不及西湖浩渺,卻也自有其清幽之致。荷葉如碧玉盤托著晶瑩的露珠,微風拂過,露珠滾落,叮咚入水,宛如清廉之心,不受塵染。我凝望著這滿池清韻,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共鳴。
荷花,自古便是高潔的象征。周敦頤在《愛蓮說》中贊它: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”這不正是我們?nèi)嗣窬鞈?yīng)有的品格嗎?我們身處紛繁復(fù)雜的社會環(huán)境,如同荷花生于淤泥,卻不能為淤泥所染。執(zhí)法如山、守身如玉,正是我們?nèi)杖站训男艞l。
風又起,荷葉翻卷,如碧波蕩漾。一莖白荷在紅蓮叢中格外醒目,素凈如雪,不爭不搶,卻自有其風骨。這讓我想起王維的“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”。蓮動,是因風,也是因舟行水上,擾動了它的靜謐。身為人民警察,何嘗不是那“動蓮”之人?我們穿梭于晨曦暮色、市井街巷,出入于行業(yè)場所、案發(fā)現(xiàn)場,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與事,難免被世俗之“風”所擾。但只要心中有定,如蓮之“中通外直”,便不懼風浪、不惑于利。
正午時分,驕陽似火,荷花在烈日下依舊挺立,花葉雖有些卷邊,卻不萎靡。一名前輩曾對我說過:“干我們這行,最怕的不是辛苦,而是心累。但只要初心不改,再難的案子也能破,再復(fù)雜的局面也能理清。”是啊,清廉不是一時之舉,而是日復(fù)一日的堅守。就像這荷花,從初夏到深秋,始終如一地綻放,不因無人欣賞而凋零,不因風雨侵襲而退縮。
傍晚,我再次踱步河畔。夕陽西下,余暉灑落,水面泛起金光,荷花仿佛披上了一層霞衣。河岸傳來孩童的嬉笑聲,幾個孩子蹲在岸邊,拿著網(wǎng)兜在荷葉間撈魚撈蝦,爺爺奶奶們則在岸邊聊聊天、扭扭腰、跳跳舞。這安寧祥和的景象,不正是人民警察日夜守護的成果嗎?我們打擊犯罪、調(diào)解糾紛、巡邏防控,為的不就是這尋常巷陌的煙火安寧嗎?
“惟有綠荷紅菡萏,卷舒開合任天真”,李商隱的這句詩在此刻顯得恰到好處。荷花的美在于它的自然與真實,不矯飾、不媚俗。而人民警察的美也在于這份真實——對群眾的真誠、對法律的敬畏、對職責的忠誠。我們不必刻意標榜,只需如荷花般靜靜生長,清香自遠。
夜幕降臨,月光如水,灑在荷塘上。蛙聲四起,蟲鳴唧唧,荷香更濃,花葉上似有點點微光。這光不耀眼,卻堅定;不張揚,卻有力。它象征著一種承諾——對公平正義的承諾,對清正廉潔的承諾。
風又起,荷香愈濃。身后是滿池清蓮,眼前是萬家燈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