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涂實磊
16日上午,海門區(qū)退役軍人事務(wù)局聯(lián)合海門區(qū)融媒體中心,以家屬口述、畫師創(chuàng)作、AI后期增強的方式,為楊廷再烈士繪制肖像。這是海門區(qū)為生前無影像資料英烈“補全”容顏計劃的重要一步。
(9月20日本報3版)
有一種銘記叫“為英烈畫像”。在歲月的長河中,有的人留下了影像,有的人只留下了名字。對于那些未曾留下照片的英烈而言,后人只能在文字里追尋、在記憶里描摹。今天,當我們用畫筆與科技“為英烈畫像”,便是為這份“空白”補上一筆莊重的注釋。
讓英烈“重現(xiàn)”,讓記憶長存。當烈士的面龐在紙上漸漸清晰,淚水涌上親屬的眼眶。那一刻,不只是畫像“像了”,更是時空跨越的團圓。畫像不是簡單的描摹,而是一種與歷史的凝視。當我們凝望這些被還原的容顏,仿佛能聽見他們在戰(zhàn)火中無畏的腳步,看見他們在黎明前慷慨赴死的背影。
烈士的青春定格在槍林彈雨中,畫像所勾勒的不僅是眉眼神采,更是精神風骨。人工智能為畫像上色,史料考證為形象增輝,數(shù)字技術(shù)讓記憶不再模糊,而是更加鮮活。紀念的方式在更新,但核心的價值從未改變。畫像是形式,銘記是目的,傳承是使命。無論是畫筆的描摹,還是科技的重現(xiàn),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答案——讓英烈不被遺忘,讓精神世代相傳。
為英烈畫像,是追憶也是傳承,是懷念更是前行。因為有他們的犧牲,才有我們的歲月靜好;因為有他們的堅守,才有我們的萬家燈火。